鹿角蕨
- 科名:水龍骨科,鹿角蕨屬
- 原產地:產雲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,海拔 210~950 公尺山地雨林中。緬甸、印度東北部、泰國和也有分佈
- 用途:鹿角蕨殊優美,種植於室內或庭園造景風格,具有熱帶叢林的型態特極具觀賞價值
- 繁殖:孢子播種、分株、分蘗及組織培養等方法
- 別名:糜角蕨、蝙蝠蕨、鹿角山草
- 特性:為附生形氣生植物,植株多呈懸垂性,附生於蛇木柱,樹幹等;根莖部位短而肥厚,基部可見黑褐色的鱗片,是附著他物生長的部位
- 莖:附生植物;根狀莖肉質,短而橫臥,密被鱗片;鱗片淡棕色或灰白色,中間深褐色,堅硬,線形,長 1.0 公分,寬 0.4 公分
- 葉 :2 列,二型;基生不育葉 (腐殖葉) 宿存,厚革質,下部肉質,厚達 1 公分,上部薄,直立,無柄,貼生於樹幹上,長達 40 公分,長寬近相等,先端截形,不整齊
- 果實:孢子囊散生於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處以下,不到基部,初時綠色,後變黃色;隔絲灰白色,星狀毛。孢子綠色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